1 | 新一代“天地圖·常州”建設與應用(2025年) | "(1)編制《新一代“天地圖·常州”建設實施方案》,按照部省要求,科學布局、系統謀劃新一代“天地圖·常州”建設的總體要求、平臺構架、服務功能、運行環境、組織分工等內容。
(2)建設數據資源體系:面向互聯網、政務網、內網分別建立公共服務、政務服務、自然資源管理等三大數據資源體系,匯聚整合多尺度基礎地理信息、實景三維、地理實體、自然資源專題、其他行業專題等數據成果,形成開放共享的目錄清單,強化新型基礎測繪成果在天地圖之中的轉化與應用,擴展三維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數據產品。
(3)建設協同服務體系:按照部、省新一代天地圖建設要求,結合常州實際,采用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產化技術體系,全新設計和構建統一門戶,實現多端(桌面端、移動端)、多網(互聯網、政務網、內網)全覆蓋;充分利用實景三維常州建設成果,基于三維空間框架構建二三維一體化的在線地圖服務系統和新平臺開發資源服務體系。
(4)建設“1+1+7”省市縣在線協同更新云數據庫,對上開展與省級云數據庫的權限對接、數據對接、審批流程對接,對常州市各轄(市)區部署市縣協同的云數據子庫,實現增量數據的版本管理、審核日志管理,建立省市縣數據庫安全傳輸通道,力爭在全省率先實現省市縣在線協同更新。
(5)完善全市統一的地名地址數據庫,構建別名數據庫、歷史地名數據庫,開展歷史地名、錯誤地名、滅失地名檢測。
(6)重點打造互聯網端的“美麗常州”、政務網端的“一網統管”以及內網端的“自然資源”三大特色專題頻道,建設自然風光一張圖、活力一張圖兩個創新應用。"
| 400 | 2025-05 | 否 | 否 | |
2 | 實景三維常州協同更新體系建設與應用(2025年) | "(1)編制實景三維常州協同更新實施方案和技術細則。根據部省最新建設大綱與系列技術文件要求,結合常州實際,編制《實景三維常州協同更新實施方案》以及地理場景、地理實體等數據更新技術細則。
(2)重點地段實景三維常州建設成果優化提升。通過多源數據融合、單體化、精細修飾等手段優化提升龍城大道高架(龍江路至青洋路段)沿線、市政府周邊等18平方千米重點區域范圍內實景三維數據成果質量,對全市域傾斜模型按輕量化率不低于30%的目標進行輕量化處理,提升全域實景三維模型渲染效率、顯示效果和精細度,滿足城市設計、展示需求。
(3)完成實景三維全流程更新技術路線。基于基礎測繪、“多測合一”等日常業務工作,建立主動觸發更新的工作機制,打通從變化發現、數據采集、處理、增量更新、質檢入庫等的實景三維全流程更新技術路線,結合應用開展實景三維常州數據成果(地理場景、地理實體、元數據)全流程更新試點工作。
(4)構建實景三維常州全流程在線監管體系。開發實景三維常州更新監管系統,實現實景三維從變化發現、任務下發、數據采集、更新入庫等環節全程在線監管,建立市縣兩級層面數據更新雙向反饋機制。
(5)研究開展自然資源地理實體數據建設。面向自然資源管理應用需求,開展自然資源實體分類研究,包括現狀類地理實體、管理類地理實體,通過空間身份編碼“一碼”串聯自然資源保障要素,建設自然資源地理實體試點數據。
(6)開展實景三維成果派生試點。研究基礎地理實體自動派生大比例尺線劃圖的技術與方法,構建實體圖元與地形要素編碼映射表,升級地理實體數據庫,實現基礎地理實體數據庫與數字線劃圖、天地圖、輔助決策地圖的聯動更新。
(7)開展實景三維在自然資源和規劃管理全過程推廣。至少完成5個領域示范應用(調查監測、自然資源資產清查、規劃審批、三維地籍、鹽穴等),公共服務領域至少完成2項示范應用(美麗鄉村、城市更新等),編制實景三維常州成果示范應用報告。"
| 380 | 2025-05 | 否 | 否 | |
3 | 常州市地圖集(2025年)編制 | "(1)設計編制《常州市地圖集(2025年)》,總結回顧常州市“十四五”期間所取得的成就,內容涵蓋新時代國土空間格局優化、自然資源保護、自然資源利用、城鄉發展、城市風貌等工作,以地理空間為脈絡,串聯山水林田湖草,凸顯自然與人文的壯闊之美;
(2)開發《常州市地圖集(2025年)》展示小程序,嵌入“我的常州”APP“常享自然”模塊中;
(3)印刷3000冊。"
| 80 | 2025-05 | 否 | 否 | |
4 | 常州市“十五五”基礎測繪規劃編制 | "(1)總結常州市“十四五”基礎測繪實施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完成“十四五”成果白皮書編制;
(2)結合“十四五”期間常州市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情況,編制產業發展報告;
(3)結合《常州市測繪地理信息管理辦法》和新型基礎測繪要求,排定“十五五”期間基礎測繪主要任務和重點項目,編制“十五五”基礎測繪規劃。"
| 50 | 2025-05 | 否 | 否 | |
5 | 衛星影像數據處理及應用(2025年) | "(1)對衛星影像數據庫和接收端進行日常維護,確保正常運行;
(2)衛星影像數據接收。根據自然資源衛星遙感云服務平臺推送情況,及時接收管理各類影像數據,并建立影像元數據,對影像質量進行判別;
(3)衛星影像處理與發布。對接收的影像數據進行數據處理,每季度形成一幅分辨率不低于2米的全市域正射影像圖,并及時將服務發布到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天地圖?常州”;
(4)地形變化范圍提取。依靠最新衛星影像疊加各轄市(區)匯交的最新地形圖數據,每季度提取全市各轄市(區)地形變化范圍,用于支持各轄市(區)地形修測;
(5)衛星影像數據應用。根據自然資源和規劃管理以及其他領域需求,協助提供影像數據服務和技術支持。"
| 50 | 2025-05 | 否 | 否 | |
6 | “多測合一”內外業檢查及數據更新檢查(2025年) | "(1)運行管理。對平臺開展日常運維,保障系統正常運行;對平臺項目開展情況進行分析評估,包括平臺項目備案、成果入庫、注冊測繪師簽章等,每季度編制運行情況報告;
(2)成果內業質量檢查。對平臺里的“多測合一”成果進行全數內業檢查;
(3)成果外業抽樣檢查。對五個階段的各類“多測合一”成果進行抽樣,抽取比例不低于5%,抽樣后進行外業檢查;
(4)基于“多測合一”的基礎測繪成果更新檢查。對“多測合一”項目范圍內的各類基礎測繪數據進行更新檢查,檢查內容包括地形、天地圖、實景三維等成果的更新情況。"
| 200 | 2025-05 | 否 | 否 | |
7 | 基礎測繪保障與地理信息公共服務(2025年) | "一、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更新及維護
(1)協助開展測繪成果的接收、檢查和匯交工作。接收基礎測繪成果后,及時開展成果檢查,整理后協助市局向省廳匯交;定期開展非基礎測繪成果匯交目錄的協助審核工作;
(2)更新運維常州市基礎測繪數據庫。對市級影像、地圖數據庫進行更新維護,開展地形、地下空間、地下管線數據庫協同更新,開展實景三維數據庫(場景庫、實體庫、元數據庫)的動態更新,保持市級數據庫的現勢性;
(3)統計各轄市(區)基礎測繪成果更新情況,每季度編制更新情況報告。
二、“天地圖·常州”運維
(1)協助基礎測繪成果服務發布與維護。負責基礎測繪成果(地形圖、正射影像、實景三維、地下空間、地下管線等)在“天地圖·常州”(互聯網版、政務網版、內網版)的更新發布與維護;
(2)協助專題數據資源發布與更新。更新發布自然資源和規劃數據、行業專題數據、標準地圖、專題地圖,更新地理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常州站),更新規劃公示電子地圖;
(3)負責“天地圖·常州”數據融合、質量檢查。按照部省要求,開展月度更新、季度更新、專題更新與年度更新檢查,負責天地圖數據接邊、配圖與發布;
(4)負責“天地圖·常州”(含移動端)應用運行管理,包括更新網站信息、系統巡檢、漏洞修復、技術支持、配合省開展市級節點評估等。
三、測量標志巡查與維護
(1)測量標志巡查與維護。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下發測量標志完好點位分布圖及相關信息,自主巡查維護4次,組織各轄市(區)保管員巡查維護2次,異常情況及時上報;
(2)信息更新與共享。更新運維常州市測量標志維護與管理信息系統,更新全國測量標志管理信息數據庫(省、市管點位),更新國土空間基礎平臺測量標志信息;
(3)協助開展測量標志保管委托書簽訂、津貼統計發放工作;
(4)JSCORS常州節點運行服務。協助做好賬號管理、運行監管、技術保障等工作。
四、測繪保障技術服務
(1)承擔測繪地理信息市場監管中的技術認定和支撐服務,協助完成測繪地理信息“雙隨機”檢查、地圖市場巡查、互聯網地圖監管、測繪地理信息軟硬件安全檢查等工作,協助開展面向大眾的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宣傳與科普工作。;
(2)協助開展地圖審查,出具技術審查意見書;
(3)開展全年輔助決策地圖省市聯動更新工作;
(4)協助開展測繪成果公共服務,按要求提供地理信息成果,促進測繪成果社會化應用。"
| 300 | 2025-05 | 否 | 否 | |